蜂蜜的历史文化

  • A+
所属分类:蜂蜜百科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经过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蜂蜜来源于不同植物的花蜜,因而可以把蜂蜜分成为单花种蜜和杂花蜜;亦可按生产方式不同;分成为巢蜜和分离蜜;按物理性状不同,分为液体蜂蜜和结晶蜂蜜;按采收季节不同,分为春蜜、秋蜜和冬蜜;按采收周期长短,分为不成熟蜜和成熟蜜。此外,还可以从蜂蜜的色泽、植物种类、浓度等来进行分类。

  《神农本草经》(公元二至一世纪)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公元四世纪,西晋与东晋之交的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是说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 唐、宋、元朝以来,经济繁荣,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也有了发展,从浩瀚的唐诗及其它方面的记载就更多了。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诗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 对蜂蜜较为详尽描述的有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今土木之蜂,亦各有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多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多木蜜。鲁明善在《农桑衣食撮要》中写道,“若雨水调匀,花木繁盛,其蜜必多。若雨水少,花木稀,其蜜必少。”文中阐明了气候对植物开花和流蜜的影响。苏颂《图经本草》中记述了石蜜的产地:“石蜜生武都山谷及河源诸山谷中,今川蜀江南岭南处处皆有之。石蜜即崖蜜也,其蜜黑色.”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崖蜂糖。 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蜂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家庭,上了餐桌。大文豪苏东坡是美食家,他好吃蜂蜜,每天要吃上五合;姜蜜汤要喝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他还在一首诗中提到极富滋补的崖蜜:“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下中,石蜜与饧糖。”精通医术的苏东坡喜啖蜂蜜,不只为饱口福,品其美味,而是用它养身延年。苏东坡另有一首诗《安州老人食蜜歌》曰:“不食五谷惟食蜜”之句,可见苏氏对蜂蜜推祟备至。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了一则苏东坡嗜好蜂蜜的软闻:“一日,与数客过之,皆渍蜜食之,每多不能下箸。唯东坡亦嗜蜜,能与之共饱。”寥寥数语,将苏东坡嗜蜜的癖好描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伊始,记载了多种蜜源植物及各种蜂产品,其时已经提出了单花种蜜,记有:黄莲蜜、梨花蜜;桧花蜜和何首乌蜜等。宋人已知南北不同的生态条件对蜜蜂选巢酿蜜有影响,“花色不同,蜜色随异。”元人还发明了“烧红筋、插入蜜中”检验蜂蜜质量优劣的方法。 在明清时期有关蜂蜜的记载就更多了,明代陈敬则的《明兴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蜂蜜的性质和应用作了更为详尽的描写。 蜂蜜是一种天然产物,它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蜂蜜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极其复杂,但它都是生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它的主要成分为:单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65—80%;双糖(主要是蔗糖)不超过5%;麦芽糖7%;水分16—25%;多糖、蛋白质、矿物质、有机酸等4项占5%以下。

  从以上数据可见,蜂蜜中的糖类主要是单糖,它在体内不必消化水解,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这一特点对人体是相当有益的,特别对一些消化机能差的老年人,婴幼儿和病人是非常有利的,这是蜂蜜作为食疗的基础成分。 蜂蜜中的氨基酸对蜂蜜的营养价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分离出的氨基酸达175种之多,构成蛋白质是其中的20余种。人体需要的某些氨基酸只能靠食物摄取,特别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苏氨酸,蜂蜜中均含有。 蜂蜜中的矿物质含量在 1%左右,人体中矿物质含量按多少排列次序为钙、磷、硫、钾、钠、氯和镁。令人惊奇的是蜂蜜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近于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可谓“不谋而合”。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和碘也都含有,特别是铁的含量不但高,而且极易于人体吸收,这对婴儿和孕妇是特别有价值的。

  酶是生物活性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蜂蜜中的酶是蜜蜂在采集和酿造时分泌的,如蔗糖转化酶是在酿造中将采来的双糖,转化为单糖;淀粉酶是将多糖转化为双糖;其他还有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是活性物质,因此,常以酶值高低表示其新鲜程度和营养价值。 蜂蜜所含的维生素较多,特别是B种维生素最为丰富,这是作为食疗食品的基本条件之一。 蜂蜜作为医药用,历代古医书上都有不少记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蜂蜜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止痛解渴……久服强身延年。”并将蜂蜜、蜂蜡、蜂子列为医药“上品”。张仲景认为:“蜂蜜可以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诚千古神方也。《本草纲目》描述得最为全面,“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孺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计草同功。” 蜂蜜在中药蜜丸中,既发挥疗效作用,又是良好的赋形剂,根据蜂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功能,它可以调和百药,可使蜜丸经久存放仍柔软可塑,并能达到防腐效果。

  蜂蜜作为食品从古至今记载颇多,据《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当时还用蜂蜜作蜜饯,《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

  在唐朝蜂蜜还有一种奇怪的吃法,品名叫“蜜叨;”唐张旌《朝野金载》三有:“古岭南人取生鼠,饲之以蜜,宴时钉于席上,以筋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在烹任和食品工业中,蜂蜜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常称“欲作名厨师;以蜜代糖饴。”蜂蜜的主要特点是;增加食品的营养性,色泽鲜润,质地柔软,气味清香,甜而不腻,不易风干,贮存期延长。经常食用蜂蜜和蜂蜜制品可调整消化系统机能,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儿童及身体虚弱者。因为蜂蜜有吸湿性,芳香美味,所以,自古以来许多名莱名点均离不开蜂蜜。 隋唐开始用蜂蜜酿酒,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年)记载了葡萄、蜜等酒不用曲”的自然发酵法,提供了酿制蜜酒的方法,而且还用蜜酒治病。 屈原著《楚辞•招魂》(公元前290年前,一说宋玉作)有:“瑶浆蜜勺,实羽觞些”、“蜜勺”即蜜酒。

  宋代苏东坡是位难得的全才,他不仅能文,而且还精通古代许多技艺。他酿制的蜂蜜酒,在当时颇负盛名。张邦基《墨庄记录》记载,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闲来无事,聊以酿造自慰,并记述了酿蜜酒的方法。提诗曰:“巧夺天工术已成,酿成玉液长精神,莫道迎宾无佳物,蜜酒三杯一醉君。” 现代蜜酒就更多了,如山东的中华蜜酒、安徽休宁蜂蜜烧酒、武汉的蜂蜜啤酒、杭州的贵妃酒,还有蜂蜜汽酒、蜂蜜白酒、蜂蜜甜酒。其他还有蜂蜜酸奶,蜂蜜醋、蜂蜜冰漠淋,蜂蜜冰糕等。 家庭自制食品也用得着蜂蜜,如蜂蜜泡菜、蜂蜜沙拉,各种蜜饯食品、各种糕点、烧猪排、烤鸡等。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蜂蜜哥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