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花生防风蚀种植技术

  • A+
所属分类:种植技术

1. 花生种植方法

(1)种植模式

苏君伟等通过对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玉米花生间作,玉米和花生的产量都有显著提高。玉米残茬覆盖在削弱风速的基础上还可以保墒,降低风蚀风险。同一地块种植不同作物,减少土壤养分单一消耗,实现土地用养结合。花生与果树间作,果树作为天然防风屏障,削弱风速,发达的果树根系可起固沙作用,对花生减少风蚀。花生枝叶脱落腐烂后可作为肥料回馈果树生长。

(2)播期控制

花生因生育期不同,播种时期也有差异,通过与大风天气错期播种,对风剥沙压有所降低,出苗率相对提高,种苗保持完整。在阜新地区,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份,在5月5日后开始花生播种可躲避1~2场风害。

(3)垄向选择

垄向选择对花生防风蚀起到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垄向平行于风向,土壤移动量较大,风蚀危害较严重;垄向垂直于风向,土壤移动量减少,风蚀危害较轻。阜新地区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地自然条件下,以南北垄向种植,发生风蚀较重,以东西垄向种植,发生风蚀较轻。

(4)合理镇压

经研究表明:适当镇压裸露的花生地,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中,镇压强度70.26千克/平方厘米大于镇压强度50.12千克/平方厘米。镇压可以增加土壤颗粒的团聚力,减少土壤风蚀,在对土壤风蚀量测定中,镇压强度70.26千克/平方厘米的风蚀量小于镇压强度50.12千克/平方厘米,且差异显著。不同镇压强度影响地表粗糙度,镇压强度50.12千克/平方厘米的地表粗糙度为1.44厘米,镇压强度70.26千克/平方厘米地表粗糙度为1.51厘米,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裸露花生地地表粗糙度为0.94厘米。表明地表粗糙度与防风蚀能力成正比。花生播种前合理进行机械镇压是防风蚀有效措施之一。花生遭遇风蚀后,种子裸露地表,出苗后的花生植株生长点保存完好,也可通过松土镇压,对花生的恢复生长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5)整地

风沙地区一般在冬季风力较大,且没有植被覆盖保护,若按照传统的秋整地方式,土壤水分容易蒸发,深层土壤养分也更容易随着土壤移动而流失。根据实践经验和研究认为,风沙地不适合秋整地,倡导作物进行不完全收获,地表保留作物残茬、秸秆,利于保持土壤养分和水分。播种前春整地与播种作业连续完成,利于播种出苗,需要完善机械设备,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 保护性耕作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地表蒸腾作用减缓,有效保持地表土壤水分。目前广泛应用留茬覆盖、粉碎秸秆覆盖,完整秸秆覆盖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防风蚀方法,使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得到保护。经研究表明:花生茬玉米秸秆平伏覆盖保土、保水效果最好,其次是玉米站秆;玉米高留茬与裸地比也有较好防风、保土和保水效果。降水进入土壤中,由于风沙地土壤孔隙度较大,水分蒸发较快,水分的利用率降低。地表覆盖通过抑制蒸发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减少表层水蒸发,保墒蓄水,提高地温,防止土壤表层被风蚀,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培肥地力,有效防治杂草虫害,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发育,从而有效获得高产稳产。

(2)合理轮作

风沙地土壤一般较瘠薄,土壤养分较少,再加之常年种植同一种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单一且严重缺乏。花生重茬连作,由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明显,植株矮小,单株饱果数明显减少,秕果数增加,百果重减小,产量至少降低1/5。再加上花生虫害加重,早衰现象明显,所以合理论作是具有长远性意义的重要解决办法。花生与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可以使土壤养分得到互补,经研究花生与米、高粱2~3年制轮作,花生与地瓜土豆2~3年制轮作,在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均是较好的轮作形式。花生的根瘤具有独特的固氮作用,能够保证土壤微生物活性,培肥地力,腐烂后的牧草根系作为丰富的有机质添加到土壤中,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也随之改善,所以花生牧草轮作也可作为防风蚀保护性耕作理想措施在风沙地应用。

(3)增施有机肥

由于水土流失,阜新风沙地区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土壤养分严重缺乏,再加上有机肥使用量逐年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1.07%,全氮含量仅为0.065%,速效磷含量仅为3.2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仅为87.6毫克/千克,氮磷钾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且不稳定。因此,保水保肥是该地区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有机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硼、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也比较丰富,所以在风沙地大量使用有机肥是环保有效的最直接办法。有机肥主要通过发展畜牧业增加粪肥数量,拓宽饲料饲草的种类和来源,在“归还”的基础上变为积极“添加”,最终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有机肥长期施用并且与无机肥结合施用,对土壤的结构性和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土壤团聚体的水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土壤培肥能力提高,作物根系因活力增强而提高下扎深度,根系发达且根毛数量增多,在吸收养分的基础上也能够达到对水分的积极吸收,作物的抗旱性能因此而提升,使单位水分的生产效益得以提高。

3. 化学方法

(1)液态地膜

液态地膜作为新型防风蚀措施与以往传统措施不同,效果比较明显。液态地膜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液态地膜喷施在播种后裸露的花生地表面,保水、保墒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试验研究证明,试验区喷施不同液态地膜后,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都具备保水保墒的功效。

(2)保水剂

采用具有较强吸水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保水剂,能够吸收本身重量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的水分。在水分缺乏条件下,保水剂对水分具有扩散慢渗的特性,不断进行吸水和释水过程,能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水分渗漏和地表径流有所减缓,种子萌发和出苗较快,幼苗成活率因此大大提高;保水剂加入土壤中后,吸水聚合物不断进行膨胀收缩过程,土壤体积随之改变,有效调节土壤三相组成,土壤物理结构不断完善;在保墒蓄水的同时,防止土壤中可溶性养分淋溶和挥发损失,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3)抗蒸腾剂

水分是作物的主要成分,但根系吸收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回归大气,只有1%用来构成作物的细胞物质。农业上除了采取地面灌溉来增加水分的吸收,还可以采用抗蒸腾剂抑制蒸腾,可减少40%的土壤水分损耗,可大大减轻阜新地区因降雨少而造成的减产。抗旱剂一号是广泛使用的抗蒸腾剂,主要成分是黄腐酸,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气孔开张度,降低蒸腾。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养殖技术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