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 A+
所属分类:种植技术

1. 花生品种选育

花生增产的基本保障在于优良的花生品种,要选用适合辽宁地区气候及土壤条件、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好、株型紧凑、搞旱性强、结荚集中的花生品种。近年选育的在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比较优秀的品种有阜花11号,鲁花4号、12号,花育17号、19号、22号,锦花8号、9号等。
播种前要先晾晒种子,以起到打破种子休眠,使种子干燥,杀菌,促进后熟等作用。晒种时要选择晴天9到15时带壳晾晒,以免高温对种子的损伤。种子在播种前10天左右要进行剥壳,剥壳时避免种子感染病菌、吸水受潮及机械损伤。剥壳后把病虫害、霉变、破种粒、杂种、小粒和秕粒的种子剔除,选择籽粒饱满、仁大而整齐、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1级、2级大粒者作为种子,并用药剂拌种,以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提高花生出苗率、防止或减轻病虫害发生、促根壮苗、加速根瘤形成。此外,还可选用菲酮、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来加强病虫害的预防效果。

2. 整地、施基肥与种肥

花生高产离不开良好的土壤条件,质地疏松、色泽浅、排水性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最适宜花生的种植。由于花生不适宜连作,合理轮作才能促进花生高产。重茬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微生物群落失衡,不但会使花生生产发育受阻,还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玉米、棉花、高粱小麦等都是其适宜的前茬作物,以3~4年为1个轮作周期。适当的深耕能显著促进花生增产,花生作为深根植物,深耕可以加深熟化层,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抗旱防涝能力,减少病虫害,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生长健壮,进而提高产量。每3~4年进行1次25~30厘米的深耕,深耕后,要镇压、耙平,使土壤细碎、疏松、平整、无杂草。
播种前要施基肥与种肥,基肥一般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为主,并配合无机复合肥料与过磷酸钙,占总施肥量的70%~80%。基础每亩施1000~2000千克,营养素比例为氮︰磷︰钾=1︰1︰2,随整地施入,畦作撒施,垄作开沟摅施,施用时要防止烧苗。种肥一般为过磷酸钙、硫酸钾、磷酸二铵等。

播种与移栽

播种时要根据自然条件、栽培制度和花生品种特性来确定适宜的播期,一般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2℃时方可进行播种。播种密度行、株距的确定原则是要便于田间中耕,并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满足株间、行间透光通风的要求。种植密度要由不同的土壤、品种、播种时期来确定,并充分考虑到栽培技术,合理的密植可有效提高产量,据统计46~53厘米是高产田的行距。播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宽行窄株、单粒条播、双粒条播、小丛穴播等。一般播种深度为16~17厘米,每穴播种2~3粒。播种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覆膜,膜与畦面要贴紧实、平展无皱,并用土把膜两边压实。另外,采用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种、喷施除草剂、覆膜、镇压等工序。
田间管理
出苗后34天要及时放苗。齐苗后发现缺苗应及时采取催芽补种法补种。在花生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蹲苗,以利形成矮壮苗,促进根系下扎,抑制地上部分生长,适当控制水分,以防止后期倒伏。在基本齐苗时要进行清棵,扒开幼苗周围的表土,使子叶和侧芽露土见光,促进第1对侧枝生长发育,抑制节间的伸长,为植株多开花、多结果奠定基础。中耕除草要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坚持“浅、深、浅”的原则,做到头遍刮、二遍挖、三遍如绣花。即苗期中耕要防止雍土埋苗;团棵期中耕要深,以利根系下伸;花期中耕要防止损伤果针。

花生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为保证花生生长发育,要做到及时排水与适量适时灌溉。苗期土壤要适当保持干燥,一般不需浇水,以促进幼苗矮壮和根系扎深;开花下针期要及时浇水,需水量大,墒情不足易造成秕果、空果。在花生生长期间,追肥的次数和数量要根据基肥、积肥和地力情况来决定,在始花前后进行苗期追肥,此时不宜施氮,可施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在开花下针期进行追肥可提高花生荚果饱果率,这时的幼果和果针可直接吸收钙、磷营养。根外追施氮、钾、硼、磷可使荚果饱满,施肥量要根据土壤情况决定。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花生主要虫害有花生蚜、蛴螬等,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锈病、花生枯萎病、病毒病等,可用辛硫磷等农药灌根来防治蛴螬,用150~200倍液7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喷施来防治蚜虫,也可用菊酯类农药、乐果、吡虫啉来防治。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交替防治叶斑病、枯萎病等。

另外,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收获,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到花生的品质和产量。观察植株成熟的特征,当网纹清晰、果壳硬化的荚果数占到整株荚果数的80%时,即可收获。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养殖技术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