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百科问答

天竺黄为常用中药,始见于《蜀本草》。

别名:竹黄。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因病虫侵害,流出液汁长期存留在茎杆内,凝固成片块状干燥物体。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以及江南各地。国久产于越南、印度、印尼等地。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细碎片块,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乳白色者断面平滑显光泽。灰蓝色者稍粗糙无光泽。质略轻,松脆易碎裂,吸水性强,但不溶于水。投入水中可产生气泡。置舌上有吸附性粘舌感。气无,味淡,微有清凉感。

以块片状,少碎屑,色乳白,光亮干燥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硅酸、钾、钙等。

功效与作用:清热、镇静、祛痰。

炮制: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心、肝、肺经。

功能:清热祛痰、驱风热、定惊痫。

主治:中风不语,热病神昏谵语,小儿急惊抽风,烦躁不安,因痰热引起的咳喘等症。

性床应用:1、多用于小儿热性抽搐惊痫(甚至角弓反张),神志不清,并有咳嗽气促痰稠者,用天竺黄清热豁痰、镇静止痫,常配贝母、胆南星、花粉、僵蚕、钩藤、菖蒲等加强清化热痰和镇痉开窍的作用,并随证配伍清热药,方如竺黄汤。

2、成人热病神昏,也可用竺黄协助清热。

3、用于中风痰厥(脑血管意外),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拳紧握、鼾睡、呼吸不爽、痰出困难,用天竺黄豁痰,并配菖蒲、丹参、三七等,方如消痰治风方。

用量:4.5~9g。

处方举例:竺黄汤:天竺黄6g、僵蚕3g、菖蒲2.4g、法夏4.5g、胆南星2.4g、天花粉9g、川贝母4.5g、钩藤9g、知母6g,水煎服。

消痰治风方:天竺黄9g、制南星6g、石菖蒲4.5g、法夏9g、丹参12g、三七末3g(冲)、鸡血藤15g、陈皮6g、茯苓12g、炙甘草3g,水煎服。

注:过去采收竹黄,多用火烧竹林,使竹受暴热伤害,产生竹沥,溢于节中,凝固而成,但浪费太大。现已不采用这种方法。经产地群众发现被竹蜂咬洞居后的竹节中,多有竹黄生成。经采用人工钻孔法促使竹黄生成并取得成功。

成分:主含氢氧化钾1.1%、硅土90.5%、三氧化二铝0.9%、三氧化儿铁等物质。现上海市已进行人工合成。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养殖技术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