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萎蕤。《名医别录》释名玉竹,以表示根茎形状。
别名:萎蕤、尾参(湖南)。
来源: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干燥根状茎。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北等地。栽培或野生。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横生,长圆柱形,肉质,有明显的环节纹。地上茎单一,稍倾斜向上。叶着生于茎中部以上,互生,无柄,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先端尖,全缘。花腋生,花被筒状,白色。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晒至须根干脆易断主体柔软时,反复用手揉搓至须根脱落、主呈半透明、内无生碴硬心时晒干即成。
性状鉴别:本品圆柱形略扁,而稍弯曲,多无分枝。长5~20厘米,直径0.5~1.2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环节纹明显呈波状稍隆起。质坚硬而脆,受潮则变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淡黄色,内碴角质样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强心甙、白屈菜、生物硷和维生素A类物质、烟酸、粘液质。
药理作用:养阴润燥,其作用为:
1、强心。动物实验证实有轻度强心和升血压的作用;与党参合用又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不正常。
2、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在中药对去肾上腺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的试验中,发现玉竹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此外,还有润肠通便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热病伤阴,烦热口渴,咽干,肺热干咳等症。
临床应用:
1、用于润燥,与沙参、麦冬等配伍治胃燥热、阴虚咳嗽,适应证与沙参同。
2、用于治疗平素阴虚而新患感冒、有风热咳嗽、肺燥等表现的患者。玉竹虽无清热之功、但与解表药同用,在发汗的同时兼顾到滋阴,以防解表药过于发散而伤阴,有其一定价值,方如加减玉竹汤。
3、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取其有强心而滋养气血的作用,对改善血循环有一定帮助。常配杞子、桂圆肉、麦冬、生姜、大枣等。对低血压者,需重加炙甘草。如为循环衰竭、脉沉细无力,则不能依靠玉竹,需加附子、肉桂。至于有心动过速和血压偏高者,玉竹应慎用,因玉竹能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
4、用于体弱者,可作一般滋补用,但效力较弱而缓,属清补。夏秋季暑热或秋燥时,广东民间常服的“清补凉”,即由玉竹、沙参、莲子、百合、淮山、扁豆等组合成方,有清热、平补而带凉润的作用,故名“清补凉”,对消除感冒烦躁或燥热,有一定帮助,并有轻度的润燥通便的作用。
5、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配党参,制成参竹浸膏,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配冠心二号方同用,效果更好,能减轻心绞痛和改善心电图。
附:
1、对玉竹滋补功力的评价不应过高,前人在推崇为“用代人参”、“用代参、地”、“可代参、芪”,都是过奖之语。实际上,玉竹在滋补上不过于黄精相近(都是在润肺的同时带有一定滋补作用),在润燥上不过于麦冬相似,对于较重的气血亏损玉竹是无济于事的;
2、与天冬比较,玉竹清热利较弱,但养阴而不腻滞;天冬清热利较强,养阴而偏于滋腻。
用量:因玉竹气力平弱,需重用,一般9~15g,用于强心或作炖品料,可用至30~60g。
处方举例:
加减威蕤汤(《通俗伤寒论》):玉竹9g、生葱白3枚、桔梗4.5g、白薇3g、淡豆豉12g、薄荷3g(后下)、炙甘草1.5g、红枣2枚,水煎服。
参竹浸膏(西苑医院方):党参9g、玉竹15g,为一口量,作浸膏,分二次服。
注:本品同属植物较多,凡根状呈圆柱形、长条状、粗细均匀、味甜者,均可作玉竹使用。按湖南地区就有猪屎尾参、木萎、竹节萎参、米萎、毛根萎等不同品种。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