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秋叶落,蜜冬至。正值贵州省思南县颐蜂园收获的季节,在铜仁市印江县苗王坡、思南县张家寨镇等养蜂基地,养蜂工人正忙着采蜜,开蜂箱、驱蜜蜂、取蜂巢、提蜂浆……蜜蜂则环绕着养蜂人盘旋飞舞,发出悦耳的嗡嗡声,似乎在庆祝丰收的喜悦……
然而在这丰收的背后,则承载了一个养蜂人艰难创业 20 载的故事。他就是颐蜂园惠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颐蜂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承霖。
岩缝尝蜜 志定“蜂”向
何承霖,思南县张家寨镇人,初中文化水平,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他与蜜蜂的结缘,还得从 8岁时开始说起。
儿时的何承霖,经常上山放牛,牛在一旁吃草,他则观察山上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尤其是那些忙忙碌碌的小蜜蜂,成了他观察的主要对象。
有一次,何承霖发现,一群蜜蜂在岩石缝隙中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扒开草丛里的岩石,他发现成千上万只蜜蜂围着蜂巢,蜂巢里有好多好多蜂蜜。顾不上被蜇,何承霖伸手就捧出一捧蜂蜜,跑到一边大口贪婪地吃起来。从那以后,蜂蜜的香甜便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并从此立志要做养蜂人!
养蜂遇困 创业屡败
由于小时候的志向,1998 年,何承霖尝试着开始养蜂。最初,他只买来几箱蜂,一边务农,一边养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蜂箱里的蜜蜂就都飞光了。
从此,何承霖明白了,养蜂就要全心全意。这次,何承霖下血本买来 18箱蜜蜂。鉴于上次的失败,何承霖坚持每天仔细观察蜜蜂的一举一动。
由于何承霖的悉心照料,蜂群一天比一天增多,大半年的时间,蜂箱从当初的 18箱增加到了 24箱。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当采蜜季节来临的时候,何承霖发现很多蜂箱都没有蜜。辛苦了大半年,才收获了十几斤蜂蜜,而且蜂蜜的纯度也不高,这让他觉得非常沮丧。
后来,何承霖了解到,蜜蜂分中蜂(中国蜜蜂)和意蜂(意大利蜜蜂)两个品种。当听说意蜂产量高于中蜂时,他又买了十几箱意蜂。这次他认为产量应该会上去,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到采蜜的时节,意蜂却大量死亡,最后血本无归,何承霖欲哭无泪…
痛定思痛后,何承霖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养殖技术上。
刻苦取“经”开创事业
了解到广东、浙江等地有养蜂技术,何承霖决定去“取经”。初到浙江,他找到一家养蜂场,从最基本、最苦、最累的工作开始做起。在这家养蜂场,他一干就是三年。
三载时光,何承霖受益匪浅,终于学成归来,并参悟出养蜂“四门经”,即四季管理学、医学、解剖学、生物学的相关养蜂技能。
四季管理学:即在春、夏、秋、冬 4个季节,区别管理蜜蜂的繁殖、成长、病状等。春天,是蜜蜂的繁殖、采集、授粉的季节;夏秋两季,是蜂蜜收获的季节;冬天,是蜜蜂冬眠的季节。蜜蜂怕冷,所以在这个季节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蜜蜂冻死。另外,要修缮蜂箱,做好第二年的养蜂筹备工作。
医学:要向医生一样懂得蜜蜂生病的常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解剖学:蜜蜂死亡时,解剖肢体,发现病因,并及时预防,进行救治,做到对症下药。
生物学:要了解各蜂种的习性,包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等。
何承霖发现,中蜂和意蜂的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即:意蜂不耐寒、抗病能力差,但采蜜能力强、产量大;中蜂耐寒、抗病能力强,但采蜜能力低于意蜂、产量少,意蜂的采蜜能力是中蜂的 3倍以上。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意蜂非常容易死亡,因此其他养蜂人都不敢养意蜂,但是何承霖通过所学的知识和研制的药物,成功养殖了意蜂,成为铜仁养殖意蜂第一人。
“一般的蜜蜂用药对于意蜂不起作用,但我们研制的药物能够治疗好意蜂疾病。”何承霖说, “我们自己还编了养蜂顺口溜:养中蜂不用巧(技巧),只用冥虫治得好;意蜂不用巧,只要螨虫治得好。”何承霖如数家珍地道出了他与蜂的故事。
甜蜜事业 助乡脱贫
在思南县、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等地,何承霖的养蜂场里养殖的蜂群将近 6000箱群,每箱有三万至四万只蜜蜂,年产纯天然蜂蜜 300余吨,产值 7680万元。颐蜂园所产酿的槐花、五倍子、百花、枣花等蜂蜜,以及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等系列产品,已经热销上海、重庆、广东、贵州等地。
自 1998年开始养蜂,到 2012年 11月成立思南县颐蜂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直至现在,整整 20年的时间,何承霖养殖的蜂群在不断增加、公司在不断壮大、年收入在不断增长,公司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据何承霖介绍,颐蜂园的员工年龄均在 40岁到 60岁,不管是否有病,只要愿意在蜂园工作,他都免费提供食宿和传授技术,并确保在蜂园工作的人员每月工资不低于 3000元。
思南县何江村的何应军,今年 50多岁,一身疾病缠身已有 10年之久,家庭比较困难。何承霖获悉后,主动接他来蜂园工作,让他在蜂厂管理蜂箱,并免费教他养蜂技术。
何承霖认为,一人富不叫富,全村人富起来才叫富。他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帮助来蜂园工作的乡亲们都学会养蜂技术,共同走上致富路。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