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些人听说蜂王浆中含有性激素,就认为不能让儿童服用,担心会引起性早熟,社会上也流传有蜂王浆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问题。这种把极个别儿童发育产生异常归罪与蜂王浆,是不公平的,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其理由是:
首先,从性早熟的定义和发展趋势来看,医学上把性器官未到发育年龄而超前发育成为性早熟
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发育迟早是受多种因素引起的,如地理环境、家庭环境、气候变化、所受教育、影视、图书、画报、饮食等。性成熟的提前是整个世界性问题。一般来讲,性成熟外国比中国提前,城市比农村提前,现在比过去提前,女性比男性提前。女性初潮平均年龄:美国12.6岁,英国13岁,日本12.9岁,印度14.5岁,北京市14.5岁,最早为9岁,最迟为14岁,1980年北京市以提前至13.26岁。1998年,杭州市省府路小学对市区部分小学4~6年级,10~12岁的1027名女生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如今女孩子的“成熟”比她们的母亲整整提前了5年时间。这次杭州市首次大规模生理成熟调查显示:10岁女孩进入青春发育的占9.02%,11岁占20.9%,12岁占53.2%。由此可见,无论是外国和我国,性成熟均在提前。可是真正能吃上蜂王浆的人特别是儿童是极少极少的,怎么能将这一世界性问题归罪与蜂王浆呢?具体到每个儿童要具体分析,不能随便下结论,要有科学的态度。从医学角度看,还不能认为蜂王浆是引起性早熟的病因。
其次从药效学实验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药审批办法中规定,确定新药对某些器官的作用,必须要有药效学做依据。一般用20只大鼠,分2~3个剂量组,并有严格的对照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必须有统计意义,p值应小于0.05才认为有差异。由此基础才能做临床观察,一般可采用100~300病例,有些作用可用30~500病例,设对照组做观察,观察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值也应小于0.05.否则仅凭个别人反映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能作为依据而下结论,新闻媒体也应以实验和文献作依据进行报道。如根据个别现象,大肆渲染,会产生错误导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份完整的有关蜂王浆能促进性早熟的药效学和临床学的实验报告。因此贸然提出蜂王浆可使儿童产生性早熟的科学证据还不足。
第三,从蜂王浆中性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来看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性激素,人们认为食品中含有是有害的。实际上,适当补充性激素是有益的,补充过多才有害。一般每人每月补充性激素的量应在5000~7000微克范围内,不宜过量。根据测定,每100克鲜蜂王浆中含性激素不会超过0.8微克,如果我们每天食用蜂王浆5克,一个月仅食用150克蜂王浆,也就是吃进1.2微克性激素,而按人需要最低量5000微克计算,我们从蜂王浆吃进的性激素为安全量的5000分之1.2,因为每千克蜂王浆含性激素约8毫克,要达到5000毫克,则需要吃进625千克蜂王浆。因此不管如何大量服用蜂王浆都不会超过安全范围,都不可能起到促性早熟的作用。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