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人们对于蜂蜜中出现的白色物质感到不安,认为其必是生产厂家掺白糖所造成的。其实不然,这只是蜂蜜的另一种形态——结晶态。液体蜜与结晶蜜的关系类似于水与冰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结晶作用把葡萄糖从溶液中析出。因受温度、湿度、时间的影响,其两种行态会互相转换。蜂蜜的自然结晶纯系物理现象,并非化学变化,因此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
蜂蜜是葡萄糖、果糖的过饱和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当蜂蜜放置在13~14摄氏度环境中时,有些蜂蜜(例如野桂花蜜、油菜蜜、椴树蜜等)极易以油脂状、细粒状或粗粒状结晶析出。若蜂蜜的浓度低,含水量高,则会形成分层现象,结晶部分沉入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则浮在上层。但有时也会出现上层为固态结晶体,底层为液态的现象。
结晶的蜂蜜加温(40~50摄氏度)后又会熔化成为液体状态的蜂蜜。不同的蜂蜜,由于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晶的速度和结晶粒大小不一样。一般含葡萄糖、蔗糖较高的蜂蜜(例如油菜蜜、棉花蜜、向日葵蜜等),容易结晶。而含果糖较高的蜂蜜(例如洋槐蜜、枣花蜜等),就不易结晶。当一种不易结晶的蜂蜜中混有易结晶的蜂蜜时,可以加速蜂蜜的结晶速度。例如油菜和紫云英的开花时间相近,因此紫云英蜜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油菜蜜,这就是为什么紫云英蜜形成部分结晶的原因。
首先如果买的是真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
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
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