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不靠谱的“冬蜜知识”在误导消费者?

  • A+
所属分类:蜂蜜常识

很多时候,写《蜂研笔记》并不只是宣传蜂蜜的知识,而是给错误科普纠偏。太多的蜂农和蜜商,是靠百度出来的错误知识来做宣传的。他们根本无法辨析百度出来的知识是对还是错,就拿来为我所用,遗害甚广。

  ■以讹传讹的“百度式胡说”

这个名词是我起的,所谓“百度式胡说”,就是有人在百度上普及了错误知识,这些错误知识,就很容易再一次被其他人转发。不管百度知道、百度百科还是百度贴吧,都是开放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任由所愿地来普及某些知识和观点。而这些文字和说法,又优先被百度搜索引擎给找到。如果正确,惠及更多人;如果错误,误导更多人。

蜂蜜行业,也是如此。你去“百度知道”看看提问,那些答题者根本不懂蜂蜜,不过是通过“搜索→复制→粘贴”来完成一个答题。错误得不到纠正,普通消费者又相当依赖百度搜索,这就导致很不正常的现状:谬误传千里,真理不出门。

我写了很多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纠编。我经常在想:如果我不写这些文章,错误就越散越广,坑害的就越多。我把这些纠偏的文章写出来,不仅仅能让普通消费者看到,也能让很多不懂的养蜂人和卖蜜人看到,他们懂得更多,就不会胡乱粘贴错误的文章。

  ■冬蜜是指秋冬季节采的蜜

一直接触着冬蜜,但一直也没觉得这个话题有写一篇蜂研笔记的必要。今天却要写了,还主要是前面的那些想法,纠正“百度式胡说”。

写作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冬蜜”的知识,错得一塌糊涂,备感有写作之必要。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抛砖引玉,能有人对我这篇文章进行纠正和补充,使其成为一篇严谨的科普。

来说说什么是冬蜜吧。常见的科普式蜂学著作中,很难见到关于冬蜜的说法,有也是一笔带过。可见“以季节划分蜂蜜”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受待见,至少也说明接受度和认知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冬蜜基本上是中蜂蜜,所以偏向于以意蜂为主的科普著作,就较少涉及。

蜂学专家杨冠煌先生在《中华蜜蜂》一书中,认为“秋冬之交的蜂蜜统称为冬蜜”。杨先生长期从事中华蜂的资源、生物学研究和推广工作,早年就曾是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国内举足轻重的蜂学专家。不知道老先生是否还健在,如果在,今年刚好80岁。

  ■冬蜜都有哪些品种?

杨先生在书中介绍了5种冬蜜:野桂花蜜、鸭脚木蜜、野坝子蜜、枇杷蜜和秋山花杂蜜。

秋山花杂蜜是指秋季各种杂花蜜源形成的混合蜜,“琥珀色,易结晶,没有清香气味。主要产地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南部。”杨先生也有偏颇,就是过分准确地断定杂花蜜的性状,比如“没有清香气味”。秋山花杂蜜,蜜源地不同,蜜源植物不同,千奇百怪都在情理中,怎么可能都统一的“没有清香气味”呢?

我倒不是特别赞同杨先生将某些秋蜜也划归为冬蜜的做法。但上述几个单一蜜种,叫冬蜜都能得到大家认可的:

枇杷蜜:主产于浙江余杭、黄岩,安徽歙县,江苏吴县,福建莆田、福清、云霄,湖北阳新。花期为11月到第二年1月。

野桂花蜜:又称柃花蜜,主产区为江西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花期为10月至次年2月。

野坝子蜜:主产区为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花期为10月至12月。

鸭脚木蜜:又叫鹅掌柴蜜、八叶五加蜜、正冬蜜。主产区为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和台湾。花期为9月至次年1月。

野霍香蜜:主产于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花期为10月到12月。

插说一句:野霍香几乎跟野坝子花同期,也属于冬蜜。但我2014年十一去济源王屋山探访土蜂蜜时,也见到了野霍香。这个河南省的济源“野霍香”跟云南省的那些野霍香是一样的吗?或者只是花相近,种属不同?留此存疑。

  ■那些关于冬蜜不靠谱的说法

说法一:“冬蜜与春蜜的区别是:一是冬蜜水分含量比春蜜水分含量少;二是冬蜜相比于春蜜,在成熟度上,冬蜜的成熟度要比较春蜜高。春蜜水分较重,还会混入花粉沫,这样的春蜜是非常容易变质的。”

评:1.含水量高低跟酿造时间长短有关,跟冬蜜还是春蜜无关。春蜜洋槐蜜能达到43度,哪个冬蜜能超过42度?即便有,也很少,多数是在41度左右。冬蜜成熟度比春蜜高,也属于胡说八道。

2.春蜜加上花粉沫混合在一起,就容易变质?为什么混合了花粉就容易变质呢?土蜂蜜卖家们宣传的“土蜂蜜中含有花粉,营养更全面”的说法,到这里又成了“更易变质”的缺陷,我只能呵呵了。也不是所有春蜜都会混入花粉沫,比如洋槐,就没花粉。

说法二:有将冬蜜分季节描述,分为“刚出巢的冬蜜”、“春暖时的冬蜜”、“夏天时的冬蜜”、“冬蜜还原”。其中“冬蜜还原”中说:“取出夏天冬蜜的上层液体,等到天气变冷了,它就会又结晶,但这次结晶和第一次结晶不一样,它是一层一层往底部沉的!这样一来,沉下去的就以葡萄糖为主了,上面的液体就以果糖为主了。这个时候的上层液体,就是冬蜜精华!”

评: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了。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还会单独分开?分层结晶的,不过是因为上层水分高而已,其实相对于下部结晶的,这部分才是渣。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这些知识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说法三:“冬季收获的百花蜜颜色一般要比其他季节的要深,含有的矿物质较多,营养成分较全。而且因为冬季空气干燥,此时的巢蜜浓度比其他季节收获的巢蜜都要高,所以质量较好。”

评:颜色深浅跟蜜源植物有关,跟什么季节有毛线关系?冬蜜颜色再深,还能深过桉树蜜和荞麦蜜?至于“比其他季节收获的巢蜜质量都要高”的说法,完全就是王婆卖瓜了。

  ■“冬蜜选购小贴士”里的误导

网上有一篇“冬蜜选购小贴士”,惨不忍睹呀——

1、最好选择冬蜜,因为冬蜜为夏秋季所采。夏季百花盛开,广采百花酿成的蜜必定最好,其药用价值也最高。

评:我去!冬蜜为夏秋季所采?!这肯定不是笔误,因为后面还有一句“夏季百花盛开”。夏季采的蜜为冬蜜?那冬蜜采的蜜为夏蜜吗?你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吗?你是专业黑冬蜜五十年的吗?

2、将少量蜂蜜放在手心中搓擦,始终呈黄色粉状颗粒者为上品。

评:噢?那细腻无颗粒的就为下品了?道理何在?黄色的结晶蜜真不多,多的是白色。葵花蜜结晶黄澄澄的,但那是夏蜜。至于“粉状”又“颗粒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存在?到底是粉状还是颗粒?

3、将少量蜂蜜放在黑板上进行晒、烘或风吹,蜜不会变干和变色的为真品。

评:我去!蜜经过晒、烘和风吹,还有不会变干变色的?还真是见识少了。所有的蜜经过晒和烘,都会产生美拉德反应,颜色变深。不变是什么原理?还能为真品?当然,变成硬块是不可能的,但水分减少算不算变干呢?

4、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与水混合,放置24小时无沉淀者为佳。

评:蜜入水皆能全溶(蔗糖和果葡糖浆也能全溶),若有沉淀,沉淀者为何物?是没有过滤干净的杂质吗?

5、纯蜜在打开瓶装的盖时,有一股芬芳香味。

评:多数蜜皆是如此,不唯独冬蜜。有香味的蜜在你打开瓶口后闻第二次时,都消失。

6、纯蜜滴入水中不会立即溶解于水,能较长时间保持原来状态。

评:又是一神奇存在:不溶于水的蜜是什么蜜?还能“较长时间”且“保持原来状态”,真是活见鬼了。

7、 冬天纯蜜会产生结晶现象。其他季节用筷挑起时会拉出长丝,断丝能回缩呈现珠状。

评:结晶是所有蜂蜜的特征,不唯独冬蜜。相反,冬蜜浓度偏低,断丝回弹的现象很少见,除非浓缩。

8、取少量纯蜜放入口中时,一定会感到甘甜润喉。

评:不甘甜润喉的蜜还真不多,苦蜜或许有,但辣蜜或咸蜜肯定是不存在的。

  ■不懂,所以才会以讹传讹

其实对上一节的《冬蜜选购小贴士》我是过于较真了,简单一塌糊涂到无须批评。而这个就是典型的“百度式胡说”——有人在某处贴了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文字,然后又被复制粘贴到另一处,然后又有第三第四个人粘贴到其他地方。

这种错误,懂的人不屑于一顾,不懂的人却视若珍宝。以讹传讹的错误,就被这样在网上转贴,谬种流传。这些东西本不值得一驳,但是呢,它们却往往被卖冬蜜的拿来当科普,想一想呀,卖蜜的都不懂这些,买蜜的消费者呢,恐怕更是不懂。

    • 杨杨生态果园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加我好友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